挽卒
成語(Idiom):挽卒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c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挽回已失去的機會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挽卒源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作者把握了一個秋天的夜晚,借助織女牽牛的傳說,以此寄托了自己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之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挽回已經失去的機會或事物,類似于“扳回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挽卒常用于形容在關鍵時刻挽回局面或挽救已經失去的機會或事物。適用于各種競賽、考試、商務談判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挽卒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杜牧用詩意的文字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將自己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之情融入其中,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挽卒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挽”和名詞“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比賽的最后一刻,他挽卒扳回了領先局面。
2. 經過團隊的努力,我們成功挽卒,贏得了這次合作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挽卒”與“挽回已失去”的含義聯想起來,形成記憶鏈接。同時,可以通過制作卡片或寫下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扳回局面”、“逆轉乾坤”等。此外,也可以了解更多有關杜牧的詩歌和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中挽卒,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在比賽的最后一刻,我們挽卒扳回了比分,最終獲勝。
3. 高中生:他在高考前努力復習,挽卒提高了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在實習中犯了一個錯誤,但他及時挽卒,避免了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