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
基本解釋
(1).一副鎧甲。出土 秦 簡中常言“貲一甲”,即罰繳一副鎧甲,詳見《睡虎地秦墓竹簡》。
(2).借指一兵一卒。《戰國策·秦策三》:“為 秦 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漢中 ,禽 馬服 之軍,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傳·周德威》:“其一甲直數十千,擒之適足為吾資,無徒望而愛之,當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闕傳》:“羣盜四面蟻集,外無一甲之援。”
(3).科舉制度殿試的第一等。 唐 時進士不分甲。 宋 太平興國 八年始分甲,當時一甲有數人。至 元 明 一甲僅限三人,即所謂狀元、榜眼、探花。參閱《續通典·選舉三》、《宋史·選舉志二》。
(4). 宋 代 盧秉 提舉鹽事時所定的一個編組單位。《宋史·食貨志下四》:“﹝ 盧秉 ﹞因定伏火盤數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為一甲。”
成語(Idiom):一甲
發音(Pronunciation):yī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的數量極多,排名第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甲是指人或物的數量非常多,排名第一的意思。其中,“一”表示數量的最高級,即最多的意思;“甲”是古代的計數單位,表示第一名。一甲可以用來形容人數眾多或物品繁多,排在前面,名列第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甲常用于形容人數眾多或物品繁多的場合,如:一甲人的隊伍、一甲貨物的倉庫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或行業中的頂尖人才或最優秀的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中:“鹿鳴于食,一甲之家。”意思是鹿在吃草時發出聲音,一家人的家庭中也有很多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人數眾多、排名第一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量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校的學生人數非常多,一甲學生都是優秀的學習者。
2. 這個公司的產品種類繁多,一甲貨物都是高品質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甲”與“眾多、排名第一”這個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堆甲板上,非常高大眾多,就像是排在第一的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數量和排名相關的成語,如“一舉一動”、“一刀兩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有一甲學生,大家都很努力學習。
2. 初中生:高中一甲的學生都是全市最優秀的學生。
3. 高中生:這所大學錄取的新生中,只有一甲的學生才能進入理工類專業。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成員有一甲之多,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