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陬
基本解釋
(1).邊地。《新唐書·魏知古盧懷慎等傳贊》:“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 元 柳貫 《文子方寓直翰林數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選詩用識別》:“得結數十輩,參錯置邊陬。” 章炳麟 《箴新黨論》:“特以邊陬之地,期月之時,見聞不周,則不能無所拘滯。”
(2).邊際。 南唐 陳陶 《海昌望月》詩:“天花辟膻腥,野云無邊陬。”
成語(Idiom):邊陬(biān zōu)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z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遠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陬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邊”和“陬”兩個字組成。邊指邊遠的地方,陬指險要的地方。這個成語形容地理位置偏遠、環境艱苦、交通不便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陬一詞多用于描述地理位置偏遠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比喻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邊陬來形容旅行中的偏遠地區、山區、荒漠地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陬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二十八·匈奴列傳》中。據記載,漢武帝時期,匈奴入侵邊疆,漢朝派遣騎兵追擊,結果騎兵們追到了邊疆的險要地帶,這個地方就被稱為“邊陬”。從此以后,邊陬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偏遠、險要地方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村莊位于邊陬,交通不便。
2. 在邊陬的山區,人們生活艱苦。
3. 這個小島被譽為海上的邊陬,景色優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邊陬”拆分為“邊”和“陬”兩個字,邊指邊遠的地方,陬指險要的地方。可以通過聯想這兩個字的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描述地理位置的成語,如“邊塞”、“窮鄉僻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家住在城市邊陬,每次去學校都要坐很久的車。
2. 初中生(14歲):我夢想去探險,到邊陬的山區看看那里的美景。
3. 高中生(17歲):我們學校在市區,但是有些同學家住在邊陬,每天上學都要走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