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不擒二毛
發音(Pronunciation):bù qín èr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不輕易被打敗或征服,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極具抵抗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擒二毛的“毛”指的是毛澤東,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毛澤東不容易被打敗或征服。它源自于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山西的敵人企圖擒捕他,但卻未能成功。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具有頑強的抵抗力和不易被征服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表現出堅強、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不容易被打敗或征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當時,毛澤東被敵人追捕,但他卻頑強抵抗,最終成功逃脫。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后來就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擒二毛”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國家雖然面臨著強大的敵人,但他們的民族精神不擒二毛,決心抵抗到底。
2. 雖然經歷了很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始終保持著不擒二毛的精神,堅持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毛澤東的名字聯系起來,想象毛澤東在山西被敵人追捕的情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了解毛澤東的抗日活動以及他的領導能力。還可以學習其他具有頑強精神的成語,如“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像毛澤東一樣,不擒二毛,勇敢面對困難。
2. 初中生: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難,我們也要堅持不擒二毛的精神,不輕易放棄。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要保持不擒二毛的信念,努力拼搏,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