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損
基本解釋
省儉減少。《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九年》:“伏愿依《白虎通》為三仞之墳,器物制度,率皆節損,仍刻石立之陵旁。”
成語(Idiom):節損(jié sǔn)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s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約損失,減少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節約,損指損失。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節約減少浪費,不浪費資源或者時間,以減少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談論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場景,如環保宣傳、經濟管理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善于節約,不浪費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節損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通過理解成語的結構來推測它的含義。節損是由“節”和“損”兩個漢字組成的,它們分別表示節約和損失。因此,節損的意思就是通過節約來減少損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性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提倡節損的生活方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2. 這個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實現節損,提高效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節損這個成語,你可以將節和損兩個字進行聯想。想象在一個節日里,你收到了很多禮物,但你節約著不去浪費,這樣你就能減少損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節損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節約資源和環保的知識。你可以了解更多的環保措施,如回收利用、節能減排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約的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應該節損用水,不要一直開著水龍頭。
2. 初中生(14歲):為了保護環境,我們要學會節損資源,減少浪費。
3. 高中生(17歲):在經濟管理中,企業要注重節損,以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