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循
成語(Idiom):捫循(mén xún)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x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捫循指用手觸摸、尋找,形容非常仔細地觀察、考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捫循原指用手觸摸、尋找,后來引申為仔細觀察、考察。形容人對事物認真研究、細致體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捫循常用于形容人對待學習、工作或研究的態度認真、細致,也可以用來形容審查、調查等工作的細致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捫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李廣傳》中。故事講述了漢朝時期,李廣被任命為南越國的都尉,他非常細致地觀察和調查南越國的情況。有一次,南越國王派人給李廣送來一只猛虎的皮毛,希望李廣能夠辨別是不是真的猛虎。李廣仔細地觀察了皮毛的紋路,用手摸了摸皮毛的質地,最終確定是真的猛虎皮毛。他的細致觀察和觸摸行為成為了后來形容人們認真觀察、細致考察的成語“捫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寫論文時總是捫循細節,以確保準確無誤。
2. 這位科學家對實驗數據捫循入微,找出了問題所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捫循”與“摸魚”相對比,捫循表示認真觀察、細致考察,而摸魚則表示偷懶、不認真工作。通過對比兩者的含義,可以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捫循”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細致觀察、認真考察相關的成語,如“細枝末節”、“細水長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捫循這篇課文,找出其中的關鍵詞。
2. 初中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他每天都會捫循課本上的知識點。
3. 高中生:在準備考試時,她會捫循往年的試題,找出重點和難點。
4. 大學生:研究生論文要求捫循大量的文獻資料,確保研究的深入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