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顇
成語(Idiom):頓顇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停頓不前或進展緩慢,也可形容說話或行動猶豫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顇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事物的發展或進展出現停滯或緩慢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說話或行動時猶豫不決、停頓不前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顇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的發展或進展出現的困難、阻礙或停滯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或進展緩慢的情況。此外,頓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決定或采取行動時猶豫不決、猶豫不前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賈誼傳》中有記載:“賈誼以計事者,漢使匈奴,頓顇不決,騎使者逃,漢怒誼。”故事講述了賈誼在處理漢匈關系時猶豫不決,導致使者逃跑,引起了漢朝的憤怒。從此,頓顇成為了形容猶豫不決、停滯不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頓顇是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事業一直頓顇不前,沒有取得任何重大的進展。
2. 在做決定時,不要頓顇不決,要果斷地采取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頓顇拆分為“頓”和“顧”,“頓”可以聯想到停頓、緩慢,而“顧”可以聯想到猶豫、不決。通過聯想這兩個詞的含義,可以幫助記憶頓顇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躊躇滿志”、“猶豫不決”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感覺像是頓顇了一樣。
2. 初中生:他在考慮是否參加比賽時一直頓顇不決,最后錯過了報名的時間。
3. 高中生:我對未來的職業選擇一直頓顇不前,不知道該選擇什么專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頓顇”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