駡倨
成語(Idiom):駡倨 (mà jù)
發音(Pronunciation):mà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罵人的態度和語氣兇狠傲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駡倨是由“駡”和“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駡”表示兇狠地罵人,而“倨”表示傲慢自大的態度。駡倨形容一個人在罵人的過程中態度傲慢、自以為是,語氣兇狠,不給對方任何面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駡倨常用于形容人在爭吵、爭論或斗嘴時態度惡劣,傲慢自大,毫不客氣地對對方進行辱罵。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表示對這種態度和行為的不滿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駡倨這個成語起源于《后漢書·班彪傳》。班彪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后漢書》中記載了一位叫做郭馬的人的故事。據說,郭馬對人態度傲慢,言辭惡劣,喜歡兇狠地罵人。因此,人們用“駡倨”來形容他的態度和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駡倨是由兩個形容詞組合而成的成語,形容詞的順序不可顛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總是駡倨無禮,沒有一點風度和修養。
2. 在辯論中,他的駡倨態度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和反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傲慢地高高在上地罵人的場景,將“駡倨”與這個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用法和故事起源,可以查閱相關的字典、詞典和成語故事集,深入學習和理解這個成語的背后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駡倨地對待同學,沒有禮貌。
2. 初中生:老師嚴厲批評了他的駡倨態度。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駡倨言辭引起了觀眾的反感。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他不應該采取駡倨的態度,應該尊重他人意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駡倨”這個成語的含義、用法和背后的故事。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