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搕
成語(Idiom):敲搕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āo t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打擊或敲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敲搕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于描述用力打擊或敲打的動作。它常常用來形容人用力敲打物體或擊打敵人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言辭或行動具有強烈的攻擊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敲搕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例如形容某人用力敲打門窗或敲打樂器,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用強烈的言辭批評或攻擊他人。此外,敲搕還可以用來形容戰(zhàn)爭或體育比賽中的激烈打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敲搕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敲搕之客,不可使往來。”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昭公是晉國的國君,他對外賓客的態(tài)度非常嚴厲,不允許外來客人隨意出入國境。當時有一個外國客人想要進入晉國,但昭公卻用力敲打著門扇,不讓客人進入。這個故事中的“敲搕”一詞就是指昭公用力敲打門扇的動作,從而引申出了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敲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敲”是動詞,表示用力打擊或敲打;“搕”是動詞,表示用力打擊或敲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氣得敲搕著桌子大聲說道:“我再也不干了!”
2. 這個拳擊選手的拳頭敲搕著對手的臉,一拳接一拳地擊打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敲搕”與用力敲打的動作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lián)想。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力敲打桌子的情景,或者想象一個拳擊選手用力擊打?qū)κ值哪槪@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敲搕這個成語,還有許多與打擊或敲打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敲山震虎”、“打草驚蛇”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來擴大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生氣地敲搕著桌子,因為他的鉛筆斷了。
2. 小學生:小紅看到小明被欺負,便用力敲搕著欺負他的人。
3. 初中生:籃球比賽中,隊員們用力敲搕著對方的籃筐,爭奪得分機會。
4. 高中生:老師生氣地敲搕著講臺,批評同學們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