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燧
成語(Idiom):兵燧(bīng suì)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s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的兵器和軍事裝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兵燧一詞源自《詩經·大雅·蕩》:“兵燧既備,草木皆興。”兵燧指的是古代軍隊的兵器和軍事裝備。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軍隊準備完備后,草木都會蓬勃生長,意味著戰爭的臨近和對生命的威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兵燧一詞常用于形容軍事力量的強大和戰爭的臨近。也可以用來比喻軍備競賽或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兵燧一詞的故事起源于《詩經·大雅·蕩》中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戰爭時期,軍隊備戰完畢后,大地上的植物都會蓬勃生長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兵燧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兵燧完備,準備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2. 在兵燧備足之后,戰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兵燧的發音與“兵器”和“軍事裝備”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如“兵強馬壯”、“兵不厭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軍隊的兵燧很厲害,可以保護我們的國家。
2. 初中生:當兵燧備足時,戰爭就會爆發。
3. 高中生:兵燧的發展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志。
4. 大學生:對于國家來說,兵燧的發展是保護國家安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