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基本解釋
謂只要一時不怕羞恥,就可以多日不忍饑挨餓。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便好道大樹底下好乘涼,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把這羞臉揣在懷里,我還過去。”亦作“ 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飽飯 ”、“ 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 ”。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便好道一日不害羞,三日吃飽飯,我們靠手藝的買賣,怎害得許多羞。”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賑濟(jì)》:“多謝相公,正是一日不識羞,三日不忍餓。”
成語(Idiom):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rì bù shí xiū, shí rì bù rěn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如果一個人一天都不知道羞恥,那么十天都無法忍受饑餓。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表達(dá)了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和自律的品質(zhì)。它告誡人們要有羞恥之心,懂得廉恥和感恩,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沒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沒有廉恥心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教育、社交場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的《論語》中,是孔子的弟子子貢所說的。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之一,他的言行一直備受孔子的贊賞。有一次,子貢問孔子:“有什么是一天都不會忘記的呢?”孔子回答道:“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羞恥和自律是人們應(yīng)該時刻銘記在心的重要品德。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八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義和位置都很重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一個人如果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那他的品德一定是非常高尚的。
2. 我們應(yīng)該教育孩子懂得羞恥,讓他們明白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的道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一個形象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在饑餓的情況下沒有羞恥心,會感覺非常痛苦和尷尬,從而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深入探討孝道、廉恥等重要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們應(yīng)該做一個有羞恥心的人,不做任何壞事。
2. 初中生:如果一個人沒有羞恥心,就會做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
3. 高中生:只有懂得羞恥,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
4. 大學(xué)生:一日不識羞,十日不忍餓,這是我們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品質(zhì)。
5. 成年人: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保持羞恥心,不做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