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承
基本解釋
猶言承先啟后。 明 高攀龍 《家譜·譜傳》:“吾甚懼前者之弗著,來者之無聞,其于開承奚賴?譜其弗可已也。”
成語(Idiom):開承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展開、開展、推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開”表示展開、開展,而“承”表示承擔、接受。開承的基本含義是指展開某項工作或任務,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承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工作、學習、社會活動等方面積極主動地展開工作,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它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期望和鼓勵,也可用于指導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勇于承擔責任,積極推動事物的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開承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然而,這個成語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于個人責任和義務的重視,以及積極主動地推動事物發展的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承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開”和動詞“承”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積極開承,組織了一場成功的活動。
2. 這個項目需要有人來開承,你愿意負責嗎?
3.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要學會開承新的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打開一扇門(開),然后承擔起門后面的一切(承),表示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責任和義務相關的成語,如“盡責”、“勇于擔當”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開承我的作業,每天認真完成。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班長,我要開承組織班級活動的責任。
3. 高中生(16-18歲):我希望能開承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社會做貢獻。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學生會成員,我要開承組織校園活動的任務。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工作中,我要開承新的項目,為公司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