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鎧
成語(Idiom):禪鎧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 k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境寧靜,不受外界干擾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禪指禪定,也即冥思靜想;鎧指盔甲,也即護身的裝備。禪鎧比喻人心境平和,能夠抵御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保持內心的寧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禪鎧多用于描述人的內心狀態,表示一個人在紛擾的外界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禪鎧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謝靈運的《文心雕龍·書法品》:“禪鎧之人,外若疏傲,內若無事。”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禪定而堅定的內心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禪鎧屬于比喻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上仿佛披著一層禪鎧,無論外界如何喧囂,他總能保持內心的寧靜。
2. 面對挫折和困難,我們應該學會穿上禪鎧,保持內心的平和和堅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禪鎧形象化地理解為一件護身的裝備,用來保護自己的內心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禪鎧的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禪宗禪定的修行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冥思靜想來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希望自己能夠像一位戰士一樣穿上禪鎧,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到欺負。
2. 初中生(13-15歲):學習壓力很大,但我要學會穿上禪鎧,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持。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考試的壓力,我要像穿上禪鎧一樣保持內心的冷靜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