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遲疑顧望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yí gù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遲疑猶豫,不敢立即行動或表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遲疑顧望是指在面臨選擇、行動或表態時猶豫不決,猶豫不前,不敢立即行動或表明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遲疑顧望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做決策或采取行動時猶豫不決,不敢立即行動或表態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在重要決策面前猶豫不決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退縮、不敢決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遲疑顧望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齊策》。故事中,齊國的使者前往楚國,楚王問他:“齊國有何策略?”使者回答說:“臣不敢輕率言之。”楚王再次問道:“齊國有何打算?”使者仍然回答說:“臣不敢輕易言之。”楚王見使者遲遲不肯表明態度,便稱之為“遲疑顧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遲疑顧望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遲疑和顧望,表示在做決策或行動時猶豫不決,不敢立即行動或表明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重要決策時總是遲疑顧望,不敢做出決斷。
2. 她遲疑顧望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這個工作機會。
3. 領導的遲疑顧望導致了錯失良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站在路口遲疑不決,左顧右盼,猶豫不決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遲疑顧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遲疑顧望相關的成語,例如遲疑不決、遲疑不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時遲疑顧望了一下,最終錯過了機會。
2. 初中生:面對選擇,我遲疑顧望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去參加比賽。
3. 高中生:他在面對大學選擇時遲疑顧望了很久,最終選擇了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