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失
成語(Idiom):蕩失 (dàng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dàng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失去控制,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蕩失是由“蕩”和“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蕩指搖擺、失去平衡的動作,失指失去、喪失。蕩失形容一個人在行為、情緒或思想上失去控制,無法穩定下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蕩失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狀態或行為失去穩定,無法掌控自己。可以用來形容情緒波動大、行為反復無常、決策猶豫不決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蕩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講述了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失去了對自己的決策能力,不斷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了楚漢戰爭的失敗。這個故事成為了蕩失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蕩失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心情蕩失,經常一個人發呆。
2. 在重要決策面前,不要蕩失自己的判斷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蕩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船上蕩秋千,蕩得太高了失去了平衡,形象地表達了蕩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行為失控相關的成語,如心猿意馬、朝三暮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上課總是蕩失,老師生氣地說他要認真聽講。
2. 初中生:她的情緒蕩失不定,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哭。
3. 高中生:考試前的我感到焦慮,思維開始蕩失,無法集中精力復習。
以上是關于成語“蕩失”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