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節
成語(Idiom):秉節
發音(Pronunciation):bǐng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秉持正直、堅守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秉節是指秉持節操、堅守正直的品德和原則。這個成語強調一個人在面對誘惑、困難或誘人的利益時,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正直和原則立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或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也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正直品德和堅守原則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秉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故事講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權之時,有一個名叫公孫敖的人,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學者,但他堅守自己的原則,拒絕投降王莽。最后,公孫敖被王莽處死,但他的堅守原則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秉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秉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秉字的意思是“堅持、持守”,節字的意思是“正直、原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貪污的誘惑時,始終秉節不貪。
2. 這位官員秉節廉潔,深受人民的敬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秉節這個成語與堅守原則和正直這兩個關鍵詞聯系起來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各種誘惑和困難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秉持正直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秉節相關的成語,如“秉公辦理”、“秉公無私”等,來擴展對秉節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要向楊老師學習,秉節不作弊。
-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秉節廉潔,為同學們做好榜樣。
- 高中生:無論在什么場合,我都要秉節不受賄賂,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
- 大學生: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要秉節堅守夢想,追求真理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