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賑
成語(Idiom):周賑
發音(Pronunciation):zhōu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周賑是一個古代成語,指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對災民進行救濟救助的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周賑的含義可以分解為兩部分。"周"指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賑"則表示對災民的救濟。這個成語強調了政府對災民的關懷和救助,體現了社會公平和人道主義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周賑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政府對自然災害或其他災難中受災民眾進行救濟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團體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援助和救濟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周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周朝。在周朝時期,國家非常重視對災民的救濟工作,政府會組織救濟隊伍前往受災地區進行救助和賑濟。這種行動被稱為"周賑",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周賑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周"是動詞,表示政府的行動,"賑"是賓語,表示對災民的救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洪水災害中,政府及時組織了周賑行動,為受災民眾提供了緊急救助。
2. 他經常參與各種慈善活動,積極進行周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政府對災民的救助就像是一個大圈圈(周),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政府對災民的救濟制度以及現代社會對災民的救助措施,可以進一步理解周賑這個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學校組織了一次周賑活動,我們捐款買來了書包和文具,送給了山區的貧困學生。
2. 初中生:看到新聞里報道了政府對地震災區進行的周賑行動,我覺得很感動。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學到了古代政府對災民的周賑制度,覺得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