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折
基本解釋
同“ 手摺 ”。 郁達夫 《迷羊》七:“我就問他可不可以代我遞一個手折給他,要他馬上批準一下。”參見“ 手摺 ”。
手摺:1.舊時隨手記事或申述意見、稟陳公事的折子。 明 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將官到任寶鑒》:“乃將錢糧兵馬城池地里各文冊,于案牘中擇出,粗涉一過,先取大數,抄為手摺,常在袖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閑話》:“好,好!下官寫有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罷。”《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説,那個朋友拿筆寫。寫了又寫,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個鐘頭,好容易寫了一個手摺。”
(2).舊時商業上記載交易的折子。
英文翻譯
1.[舊]
成語(Idiom):手折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z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手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手”指的是手部,而“折”表示折斷或彎曲。手折的基本含義是指手部受傷或被彎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折可用來形容手部受傷或手指彎曲。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手部受傷或被彎曲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人做事失敗或受到挫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折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手部受傷或被彎曲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比喻某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受到挫折或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折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醫生。據說,這位醫生非常善于治療骨折和手部受傷的疾病。有一天,一位受傷的農民來找這位醫生治療手部骨折的傷口。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農民的手部最終康復。為了表達對醫生的感激之情,農民創造了這個成語來形容手部受傷或被彎曲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手”表示手部,“折”表示折斷或彎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手折了,所以不能參加明天的會議。
2. 小明摔倒后手折了,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3. 她的手指被門夾到了,導致手折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手部受傷或被彎曲的形象與手折這個成語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手指被彎曲或折斷的形象,以此來聯想手折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手部受傷或被彎曲相關的成語,例如“手軟”和“手指頭”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手折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小心摔倒了,手折了。
2. 小學生:他在運動會上跑步摔倒了,手折了。
3. 中學生:考試沒考好,心情手折了。
4. 大學生:實習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感覺手折了。
5. 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手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