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冀
基本解釋
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區。相傳 黃帝 殺 蚩尤 于此。《逸周書·嘗麥》:“ 赤帝 大懾,乃説于 黃帝 ,執 蚩尤 ,殺之于 中冀 。”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黃帝 殺 蚩尤 於 中冀 ,名其地曰絶轡之野。”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埋 長狄 於 駒門 ,斬 蚩尤 於 中冀 。”后以“中冀之誅”指平定叛亂。《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后李氏傳》:“犯露蒙霜,度 雁門 之險;馳風擊電,行 中冀 之誅。”
成語(Idiom):中冀(zhōng jì)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中有所期望,但又不敢過高期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冀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中”和“冀”兩個字組成。中有中心、中間之意,冀有期望、希望之意。中冀意味著在心中有所期望,但又不敢過高期待,表示對事物發展的一種謹慎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冀常用于表達心中期望但又不敢過于樂觀的情緒。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事情的期待,但又不敢抱太大希望,以免失望。例如,在考試前,學生心中希望能取得好成績,但又不敢過于自信,可以說他們對考試結果持有中冀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羲之傳》中。當時的王羲之是晉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才華出眾,備受贊譽。有一次,王羲之在寫字時,心中期望能夠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但又不敢過于自信。最終,他用“中冀”來形容自己的心情,表達了他對作品的期望,但又不敢過高期待的謙虛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為形容詞中心,表示心中;“冀”為動詞冀望,表示期望。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心中有所期望但又不敢過高期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他對自己的成績持有中冀的態度。
2. 她對自己的新工作充滿中冀,希望能夠取得好的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中冀這個成語。可以將中冀聯想成一個人站在中間,向兩邊期望,但又不敢過高期待的樣子。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中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中冀相關的成語,例如“中庸”、“中肯”等,以豐富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明天的生日會充滿中冀,希望能收到很多禮物。
2. 初中生:我對自己的中考成績持有中冀的態度,希望能夠考上理想的高中。
3. 高中生:我對大學錄取通知書充滿中冀,希望能夠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4. 大學生:我對找到一份好工作充滿中冀,希望能夠在畢業后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