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橈
基本解釋
小舟的美稱。 唐太宗 《帝京篇》之六:“飛蓋去芳園,蘭橈游翠渚。” 元 薩都剌 《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詩:“木落 淮南 秋,蘭橈泊 瓜渚 。” 清 曹寅 《鹿墟貽瓶中海棠》詩:“ 吳公 臺下花如澥,嬾趁蘭橈到酒邊。”
成語(Idiom):蘭橈(lán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lán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華美的詩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蘭橈是由“蘭”和“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蘭,指的是蘭花,是一種芳香四溢的花卉,象征高雅和美麗;橈,指的是船槳,是劃船的工具。蘭橈形容的是文采華美的詩文,如同蘭花般美麗動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蘭橈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中的華麗辭藻和優美的詩句。可以用來贊美一篇詩詞的優美和華麗,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藝術性和精美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蘭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蘭橈春曉綠,榭檻夜涼香。”這里用蘭橈形容春天的清晨和夜晚的涼爽,表達了作者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蘭橈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詩詞寫得蘭橈綻放,引人入勝。
2. 這篇文章充滿了蘭橈之美,令人陶醉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蘭花的美麗和船槳的劃動,形成一個美麗的畫面,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文采華美的成語,如“錦繡前程”、“珠玉在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那些蘭橈的詩句,感覺好像置身于花海之中。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總是充滿了蘭橈,讓我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用了很多蘭橈的辭藻,讓我對文學創作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