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惪
成語(Idiom):鄙惪(bǐ pèi)
發音(Pronunciation):bǐ p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鄙視、蔑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鄙惪是指對人或事物感到厭惡、輕視、蔑視的情感表達。它強調以高傲的態度對待低下、不值得尊敬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鄙惪常常用于描述對道德敗壞、品德低劣、行為惡劣的人或事物的輕視和蔑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不誠實、不守規矩、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的不滿和鄙視。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來描繪對惡劣的人物形象的輕蔑和鄙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鄙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五十回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中。故事中的祝英臺為了救梁山伯,主動投河自盡,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犧牲精神。而她的姐姐祝英華卻只顧自己的安危,對祝英臺的行為充滿了鄙視和輕蔑,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鄙惪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充滿了鄙惪之情。
2. 面對不誠實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決鄙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鄙惪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高傲地看著低下的人,表達出對他們的鄙視和輕蔑的情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鄙惪相關的成語,如“鄙視”、“輕視”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不尊重老師的教導,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鄙惪。
2. 初中生:他們欺負弱小的同學,我對他們的行為深感鄙惪。
3. 高中生:面對那些不誠實的人,我只能用鄙惪的眼光看待他們。
4. 大學生:他們不尊重知識,我對他們的態度充滿了鄙惪。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守規矩的人,對他們我只能用鄙惪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