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義
基本解釋
慕義驅馳而來。指歸順,臣服。《漢書·陳湯傳》:“ 呼韓邪單于 見 郅支 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 顏師古 注:“馳義,慕義驅馳而來也。”《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 興 首向王化,舉眾稽服,萬里馳義。” 明 王世貞 《戚大將軍入帥禁旅枉駕草堂賦此贈別》詩:“南中舊部思馳義,塞上新城喜受降。”
成語(Idiom):馳義(chí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馳義是指言辭犀利,意義深遠,能夠準確表達出某種觀點或理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義一詞源自《莊子·養生主》:“馳而不失其所者,乘云氣也。”意思是指像馳騁在云端的飛馬一樣,言辭精準且不失其本意。馳義是一種修辭手法,通過使用精準的語言表達,能夠讓人對某種觀點或理念有更深的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馳義通常用于形容言辭犀利、意義深遠的場合。比如,在辯論、演講、寫作等需要準確表達觀點的場景中,使用馳義的語言可以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意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馳義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它在古代文學中經常被提及。在古代的辯論和詩歌比賽中,馳義往往是評判選手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馳義能夠準確表達出思想和觀點,展示出才華和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馳義是一個由“馳”和“義”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馳”表示快速行進,引申為言辭犀利,而“義”表示意義深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論技巧非常高超,每一句話都馳義而出,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馳義而精辟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馳義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馳”字與快速行進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匹飛馬馳騁在云端,代表言辭犀利。
2. 將“義”字與深遠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一棵參天大樹,代表意義深遠。
3. 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將馳義的含義與具體的場景或例句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馳義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如比喻、夸張、排比等,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馳義而簡潔,讓大家都明白了問題的答案。
2. 初中生:在辯論賽中,他的發言馳義而有力,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3. 高中生:這篇文章馳義而深入地分析了當代社會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馳義而前沿,對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