詰誅
成語(Idiom):詰誅(jié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錯誤的言行進行批評和駁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詰誅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詰意為質問、追問,誅意為批評、駁斥。詰誅的含義是指對錯誤的言行進行批評和駁斥,以揭露其錯誤和不合理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詰誅常用于表達對他人言行的不滿和不認同,特別是指出其錯誤和不合理之處。在辯論、爭論、批評和討論等場景中經常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詰誅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范曄傳》中。據記載,范曄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書法上有獨特的見解和才華。當時,范曄曾經寫了一篇文章批評了當時的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這篇文章被一些官員視為挑戰和侮辱,他們對范曄進行了攻擊和指責。范曄在回應中使用了詰誅一詞,表達了對這些攻擊的強烈反駁和駁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詰誅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的成語,具有并列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觀點進行了嚴厲的詰誅。
2. 在辯論中,他詰誅了對方的錯誤觀點。
3. 我們應該勇敢地詰誅社會不公和不正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詰誅這個成語。可以將詰誅與質問、批評和駁斥等含義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詰誅相關的成語,例如詰難、誅心、誅求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的作業進行了詰誅,指出了我寫錯的地方。
2. 初中生:他在班級討論中對同學的觀點進行了詰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上,我詰誅了對方的論據,證明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應該勇敢地詰誅錯誤的理論和假設,以推動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