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髀
基本解釋
以手拍股。 唐 李翱 《答韓侍郎書》:“當為再三讀之,以代擊髀而歌焉。”
成語(Idiom):擊髀
發音(Pronunciation):jī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擊打自己的大腿,表示極度驚喜或激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髀是一個古代成語,源自于《詩經·大雅·文王》中的《鴻雁》篇:“擊髀奮足,以距其門。”意思是用力拍打大腿,然后迅速行動,以阻止大雁逃離。后來,這個動作逐漸演變為表示極度驚喜或激動的一種表達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髀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極度激動或驚喜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用力拍打大腿的動作。比如,當你聽到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時,可以說:“聽到這個好消息,我不禁擊髀而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大雅·文王》中的《鴻雁》篇描述了周文王用擊髀來驅趕大雁,以保護自己的家園。這個故事中的擊髀動作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極度驚喜或激動的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擊”和“髀”兩個字組成。其中,“擊”表示用力拍打,“髀”表示大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他獲得了這個獎項,大家都不禁擊髀而起,為他歡呼。
2. 他聽到自己的音樂作品被選中,擊髀之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髀的形象記憶下來,想象自己在極度激動或驚喜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用力拍打大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擊髀相關的成語,例如:“擊節稱賞”、“擊石彈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看到自己的考試成績,小明不禁擊髀而起,非常高興。
初中生:聽到自己被選為班級的代表,小紅擊髀之間,感到無比自豪。
高中生:當他聽到自己被大學錄取時,不禁擊髀而起,感到充滿希望。
大學生:聽到自己的論文被發表,擊髀之間,充滿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