筻口
成語(Idiom):筻口
發音(Pronunciation):gàng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筻口是指船頭的開口,也指船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筻口原指船頭的開口,后來引申為船頭。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嘴巴。在使用時,可以表示人的嘴巴張得大或張得直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嘴巴張得大或直接,也可以用于形容言辭直接、直言不諱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李傕傳》中有一段記載:“傕憂其眾,乃謂眾曰:“吾欲效黃巾、張角之風,殺百姓以自紓。”眾皆曰:“善。”傕乃飲酒醉,乃使人為筻口,左右相與嗑之,以示百姓。百姓皆呼曰:“賊將軍筻口!””這個故事中,傕將軍為了顯示自己的兇殘,讓人在船頭開一個大口,然后嗑牙,嚇唬百姓。因此,后人把船頭的開口比喻為人的嘴巴,形成了成語“筻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筻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張筻口,就能把人嚇得半死。
2. 小明是個筻口大的人,說話直來直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張得特別大的船頭,以及船頭上的人在嗑牙的場景,來幫助記憶成語“筻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嘴巴相關的成語,如“巴結”、“含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張筻口,能吃下一整個蘋果。
2. 初中生:她的筻口大得能裝下一整個西瓜。
3. 高中生:他的筻口一張,能說出千言萬語。
4. 大學生:她的筻口大得能裝下所有的秘密。
5. 成年人:他是個筻口大的人,說話直來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