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履
成語(Idiom):頓履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的時候突然停下來,不敢再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履原指行走的時候突然停下來,不敢再前進。現多用來比喻因畏難而猶豫不前,不敢冒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退縮或猶豫不決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內心矛盾、思考和決策的過程,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些人在關鍵時刻不敢冒險或不敢邁出第一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劉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曾經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當劉邦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兵敗被追殺時,他曾經遇到一個叫楊大眼的人,他勸劉邦頓履不前,不要再繼續抵抗。然而劉邦并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而是堅持戰斗,最終成功奪取了天下。這個故事成為了“頓履”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新的挑戰,他頓履不前,缺乏決心。
2.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不要頓履不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頓履”與“停下來不敢再前進”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行走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猶豫不決的樣子,以此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勇敢、決心相關的成語,如“勇往直前”、“鍥而不舍”等,以豐富詞匯的同時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考試,我頓履不前,不敢做題。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頓履不前,要勇敢面對。
3. 高中生:在選擇未來的道路時,我們不能因為畏難而頓履不前。
4. 大學生: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勇于冒險,不要頓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