嗥啕
成語(Idiom):嗥啕
發音(Pronunciation):háo t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高亢、悲痛或狂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嗥啕一詞由“嗥”和“啕”兩個字組成。嗥指狼、虎等野獸發出的長而悲鳴的聲音,啕指人們因悲痛而發出的哭喊聲。合在一起形容聲音高亢、悲痛或狂暴,表達了情感激烈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極度悲痛、痛苦或憤怒的情況下發出的聲音。也可用來形容自然界中的野獸發出的聲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嗥啕”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一文中。當時,晉國的大夫犀首因為國家被侵略而感到十分憤怒和痛苦,他大聲哭喊,發出了嗥啕之聲。這個故事使得“嗥啕”一詞被用來形容人們在悲痛或憤怒中發出的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形容詞性的詞語組成,形容詞的順序不可顛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喪失親人的痛苦中,她嗥啕大哭,讓人心痛不已。
2. 野獸的嗥啕聲在森林中回蕩,令人毛骨悚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狼在山林中發出悲鳴的聲音,然后想象一個人因為極度痛苦而發出的哭喊聲,就能夠記住“嗥啕”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感表達相關的成語,如“痛不欲生”、“憤怒至極”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樂園玩得非常開心,嗥啕著笑聲。
2. 初中生:考試成績出來后,他嗥啕大哭,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
3. 高中生:面對社會的不公平,他憤怒地嗥啕抗議,希望改變現狀。
4. 大學生:畢業典禮上,他嗥啕著發表感言,表達對大學生活的懷念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