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避
基本解釋
(1).讓路;躲避。《后漢書·章帝紀》:“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車可以引避,引避之。”《新唐書·蕭至忠傳》:“ 至忠 少與友期諸路,會雨雪,人引避, 至忠 曰:‘寧有與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
(2).引退;回避。 宋 歐陽修 《乞出第三札子》:“而臣以顧惜國體,既不當更與 誨 等辯正,便合引避去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 封 慶國公 。命下, 湯公 謂此 仁宗 賜履之國,自 天圣 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或曰:‘ 何執中 嘗封 慶國公 矣。’ 湯公 曰:‘ 執中 不知引避,此何足為法哉!’卒辭之,改封 岐 。”
成語(Idiom):引避(yǐn bì)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避開或回避某種事物或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避是指避開或回避某種事物或情況,以避免可能產生的麻煩或危險。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選擇避免或回避,以保全自身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避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各種情況和場景。例如,當一個人面臨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時,他可以選擇引避這個話題,以避免引發爭論或沖突。另外,當一個人發現自己處于一個危險的環境中時,他也可以選擇引避這個環境,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引避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但它常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的行為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避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引”和“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選擇引避這個敏感話題,以避免引發爭論。
2. 當他發現自己處于一個危險的環境中時,他立刻引避了這個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引避”的方法可以是將其拆解為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引”和“避”的含義。同時,通過構建與實際生活經驗相關的例句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引避”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等,以擴大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老師生氣了,就引避了她,不敢跟她說話。
2. 初中生:考試前我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就選擇引避考試。
3. 高中生:面對同學之間的爭吵,我選擇引避,不參與其中。
4. 大學生:我在夜間獨自行走時,會引避一些偏僻的地方,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5. 成年人:面對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我會選擇引避,避免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