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隱
基本解釋
(1). 南朝 宋 周續之 、 劉遺民 、 陶淵明 皆不應征命,號 潯陽 三隱。《宋書·隱逸傳·周續之》:“﹝ 續之 ﹞入 廬山 ,事沙門釋 慧遠 。時 彭城 劉遺民 ,遁跡 廬山 , 陶淵明 亦不應徵命,謂之 潯陽 三隱。” 唐 宋之問 《游稱心寺》詩:“釋事懷三隱,清襟謁四禪。” 明 夏完淳 《避地》詩:“月下歸三隱,春風動五噫。”
(2). 南朝 梁 劉訏 、 阮孝緒 、 劉歊 皆不仕,時都下謂之三隱。《南史·劉訏傳》:“本州刺史 張稷 辟為主簿,主者檄召 訏 ,乃掛檄於樹而逃。 陳留 阮孝緒 ,博學隱居,不交當世…… 訏 經一造, 孝緖 即顧以神交。 訏 族兄 歊 又履高操,三人日夕招攜,故都下謂之三隱。”
成語(Idiom):三隱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在心中的秘密、病痛或不可告人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隱是由“三”和“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三”表示數量,意味著多個;“隱”意為隱藏。三隱的含義是指隱藏在心中的秘密、病痛或不可告人的事情。它指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秘密,不愿意或不能公開說出來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隱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心中的秘密、不可告人的事情。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比如描述一個人心事重重、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的情況,或者形容一個人身體不適但不愿意告訴他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隱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面帶笑容,但其實心中有著三隱。
2. 她一直不肯說出自己的三隱,讓人十分好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字與“隱藏”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心中有著三個隱藏的秘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隱藏、秘密相關的成語,如“閉口不談”、“藏龍臥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一個三隱,但我不能告訴你。
2. 初中生: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了一絲三隱的痕跡。
3. 高中生:她的三隱讓我們感到十分好奇,想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
4. 大學生:即使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不會告訴你我的三隱。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有時候也會有一些三隱,我們需要慎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