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去
基本解釋
(1).排斥并使之離去。 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在 肅宗 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br>(2).排除。 宋 蘇轍 《送王震給事知蔡州》詩:“逡巡文字樂,斥去簿領煩。”
成語(Idiom):斥去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q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排除、剔除、驅逐等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斥”意為排除、摒棄,第二個字“去”意為離開、剔除。斥去的基本含義是排除掉、剔除掉某個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去常常用來形容排除掉不合適的、無用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例如,一個企業要優化管理,就需要斥去一些無能或不稱職的員工;一個團隊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斥去一些拖后腿的成員。斥去還可以用來表示摒棄某種不良行為或態度,例如斥去傲慢、斥去浮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去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齊國的莊公任命了一個不稱職的官員,這個官員貪污腐敗、懶惰無能,給齊國帶來了很多困擾。莊公聽說了這個官員的種種罪行后,決定斥去他,將他驅逐出境。這個故事成為了斥去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斥去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提高團隊的效率,經理決定斥去一些工作不認真、拖延時間的員工。
2. 這個學校一直以嚴謹的教學態度而聞名,他們會斥去那些不負責任的老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斥去。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中拿著一把大刷子,用力地將一些不合適的、無用的東西刷走,表示將它們斥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排除、剔除相關的成語,例如斥之為兒戲、剔除異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斥去了班上調皮搗蛋的同學,讓課堂變得更加安靜了。
2. 初中生:為了提高學校的學習氛圍,校長決定斥去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學生。
3. 高中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他決定斥去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
4. 大學生:為了提高團隊的合作效率,他們決定斥去那些不積極參與工作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