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族
基本解釋
猶丑類。指壞人、惡人。《隋書·越王侗傳》:“以我義師,順彼天道,梟夷丑族,匪夕伊朝。”
成語(Idiom):丑態百出(chǒu tài bǎi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tài bǎi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丑陋、可恥的表現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個人或事物展現出多種丑陋、可恥的行為、態度或狀態。這個成語強調了丑陋的多樣性和普遍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出多種丑陋、不體面的行為;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在外表、品質上呈現出丑陋、不雅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據說,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忠誠正直,但被楚王誣陷并流放。屈原離開楚國后,他在江邊寫下了《離騷》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當時,楚國百姓非常愛戴屈原,紛紛來到江邊,為他送行。然而,也有一些人對屈原心懷不滿,他們表現出了各種丑陋的態度和行為,如嘲笑、辱罵和丟棄屈原的詩篇。因此,人們用“丑態百出”來形容這些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丑態”和動詞短語“百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丑態百出,完全失去了做人的底線。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丑態百出,缺乏誠信和責任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中表現出各種丑陋的態度和行為,這樣就能夠記住“丑態百出”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丑陋、可恥相關的成語,如“丑惡”、“丑陋”、“可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丑態百出,老師批評了他很多次。
2. 初中生:這部電影里的反派角色丑態百出,讓人非常討厭。
3. 高中生: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丑態百出,損害了人民的利益。
4. 大學生:一些網紅為了追求流量,展現出各種丑態百出的行為,讓人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