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苴
基本解釋
(1).渣滓,糟粕。比喻微賤的東西。猶土芥。《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云:土苴,如糞草也。 李 云: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 宋 戴復(fù)古 《謝蕭和伯見訪》詩:“江湖尊白髮,土苴視黃金。”《金史·海陵紀》:“殫民力如馬牛,費財用如土苴。”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六經(jīng)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吳梅 《中國戲曲概論》:“又 光 宣 之季, 黃岡 俗謳,風靡天下,內(nèi)廷法曲,棄若土苴。”
(2).以之為土苴,比喻賤視。 宋 呂大鈞 《天下為一家賦》:“皆土苴其子孫。”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xué)叢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
成語(Idiom):土苴(tǔ jū)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ǔ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土氣、粗俗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苴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言談粗俗、缺乏修養(yǎng),表現(xiàn)出土氣的樣子。這個成語中的“土”指的是沒有修養(yǎng)、沒有見識,而“苴”則表示人的樣子和舉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苴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多用來形容人的粗俗、沒禮貌的行為舉止。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衣著、言談舉止、社交方式等方面的缺乏修養(yǎng),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環(huán)境的粗糙、簡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土苴成語的起源,目前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可考。這個成語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用來形容那些缺乏修養(yǎng)、粗俗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得如此土苴,完全不懂得如何打扮。
2. 這個人說話粗魯無禮,真是個土苴。
3. 這個地方太土苴了,一點文化氛圍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苴”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土表示土氣,苴表示人的樣子和舉止。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土氣的衣服,舉止粗俗,這樣就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修養(yǎng)、禮貌相關(guān)的成語,如“雅人深致”、“彬彬有禮”等,可以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衣服穿得很土苴,沒有品味。
2. 初中生:他的舉止非常土苴,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
3. 高中生:這個人的言談舉止粗俗,完全是個土苴。
4. 大學(xué)生:他的社交方式太土苴了,需要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