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磬
成語(Idiom):僧磬(sēng qìng)
發音(Pronunciation):sēng q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僧人敲擊磬鐘的聲音,比喻宣揚佛法或道教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僧磬是由“僧”和“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僧指寺廟中的和尚,磬指一種用來敲擊的鐘狀樂器。成語“僧磬”比喻宣揚佛法或道教思想,以及傳播正義之聲。它強調了宣傳正能量和善行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宣揚正義、傳播正能量的行為。可以用于贊美那些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力量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散布謠言、惡意誹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郗超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名叫郗超的官員,他因為堅持正義,不畏強權,被貶為僧人。在寺廟中,他不僅修行苦行,還用磬鐘敲擊來宣揚正義。后來,人們就用“僧磬”來形容宣揚正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像僧磬一樣,傳播著正能量。
2. 這位科學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宣揚了一種新的價值觀,真是一聲僧磬。
3. 那位作家的文章宛如僧磬般敲響了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僧人敲擊磬鐘的聲音,以及磬鐘敲擊時傳播的聲音波動,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佛教、道教相關的成語,擴展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像僧磬一樣傳播正能量。
2. 初中生:他的演講像僧磬一樣,讓人們感到溫暖和正義。
3. 高中生: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成為社會的僧磬,傳播正義和真理。
4. 大學生: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要像僧磬一樣宣揚正義的聲音,引導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