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
成語(Idiom):夷人(yí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yí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國人或非本地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夷人一詞最初是指中國古代對外族人的稱呼。在古代中國,夷人指的是與中原地區文化、習俗不同的外族人,特別是指北方、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夷人一詞既有地理上的指代,也有文化和民族上的含義。它通過對外族人的稱呼,表達了對異域文化的陌生和對外族人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夷人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用得較少,通常用于歷史、文學或學術討論中。在某些情境下,也可以用來指代外國人或非本地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夷人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國風·鄭風·野有蔓草》一篇中。這篇詩描繪了一個夷人部落的情景,夷人在這里是指彼時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夷人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夷”和“人”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口音很明顯,聽起來像是個夷人。
2. 這個城市吸引了許多夷人來旅游觀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夷人”與“異人”相聯系來記憶。夷人意味著與本地人不同的外族人,而異人則指異域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夷人一詞的含義。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夷陵失楚”、“夷然自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博物館看到了很多夷人的文物。
2. 初中生(13-15歲):我國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夷人的入侵。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國際化的城市,我們可以見到許多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