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椑
基本解釋
柿樹的一種,其實色青黑。《文選·潘岳<閑居賦>》:“ 梁侯 烏椑之柿。” 李善 注:“《廣志》曰:‘ 梁國 侯 家有烏椑,甚美,世罕得之。’” 宋 楊萬里 《過長峰徑遇雨遣悶》詩之十:“烏椑不熟還無事,小艇難乘莫載來。”
成語(Idiom):烏椑(wū jiè)
發音(Pronunciation):wū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黑色的椑樹,比喻品行不端、行為不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椑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烏指黑色,椑指椑樹。椑樹原本是一種常見的樹種,但其果實有毒且呈黑色,因此人們將其作為比喻,用來形容品行不端、行為不正的人。烏椑成語的意思是指那些行為不端、品行不正的人,形容其品德敗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椑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文學作品、社交場合等各種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故事和典故。其中最有名的是《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主父偃的人,因為他的品行不端,被人們稱為“烏椑”。這個故事成為了烏椑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烏”和名詞“椑”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像烏椑一樣,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2. 這個人品行不正,真是一個烏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烏椑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黑色的椑樹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黑色的椑樹,象征著品行不端、行為不正的人。通過與形象的聯系,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烏椑這個成語,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了解它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運用情況。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敗類”、“敗壞”等,擴大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行不端,真是一個烏椑。
2. 初中生:他的行為舉止像烏椑一樣,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3. 高中生:這個人品行不正,真是一個烏椑。
4. 大學生:他的行為舉止如烏椑般不端,喪失了做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