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旬
基本解釋
古代人民為統(tǒng)治者每年所承當?shù)臒o償勞役。《周禮·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 鄭玄 注:“公,事也;旬,均也。” 孫詒讓 正義:“ 鄭 意役法當均勞逸,故謂之公旬,即取役事均平之義,猶市賈謂之月平也。”
成語(Idiom):公旬(gōng xún)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x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旬是指天子出巡的十天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旬源自古代中國的官制,是指天子巡行時所需的時間。公指天子,旬指十天。古代天子巡行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地位、了解民情、賞賜功臣等。因此,公旬成為了表示天子行程的一種特定時間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旬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重要人物的行程安排或者指一段特定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程緊張或者某項工作的持續(xù)時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當時的天子巡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有一段時間來完成。公旬成為了表示這段時間的特殊詞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歷史上,每次天子出巡都會安排一個公旬的時間。
2. 這個項目的計劃時間是一個公旬,希望能夠按時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十天”相聯(lián)系來記憶公旬的含義。公旬就是指天子出巡的十天時間,所以可以將公旬與十天這個時間段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官制和天子巡行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和官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歷史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天子出巡需要一個公旬的時間。
2. 初中生:這個寒假我家去了一個公旬的旅行,玩得非常開心。
3. 高中生:為了完成這個項目,我們需要一個公旬的時間來進行實驗和分析。
4. 大學生:為了參加比賽,我每天都練習一個公旬的時間,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