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蒻
基本解釋
藕的別名。《爾雅·釋草》“﹝荷﹞其本蔤” 晉 郭璞 注:“莖下白蒻,在泥中者。”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白蒻》:“白蒻,藕也。”
成語(Idiom):白蒻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r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年輕無知,缺乏經驗和見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蒻中的“白”指的是白色,表示年輕;“蒻”指的是韌性強的竹子,比喻年輕人的心靈柔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該成語形容人年輕時缺乏經驗和見識,容易受人擺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輕人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缺乏思考和判斷力,容易受到欺騙或誤導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蒻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一個叫白蒲的人。白蒲年輕時無知無識,被人欺騙,后來才懂得世事的復雜。因此,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年輕人缺乏經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才華橫溢,但還是個白蒻,需要多多學習和鍛煉。
2. 年輕人要多積累經驗,不要一直做個白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白蒻”與年輕人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年輕人像竹子一樣柔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和擺布,從而記住白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年輕人相關的成語,例如“綠林好漢”、“嫩苗得陽光”等,可以幫助擴展對年輕人特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聰明,但還是個白蒻,需要多學習才能變得更聰明。
2. 初中生:他是個白蒻,上初中后才發現世界很大,需要更多的經驗來適應。
3. 高中生:我們都曾是白蒻,但通過努力和經驗積累,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和有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