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書
成語(Idiom):錐書
發音(Pronunciation):[zhuī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學問淺薄,知識有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錐,古代用來刻寫竹簡的尖銳工具;書,指書籍。成語“錐書”比喻學問淺薄,知識有限,沒有廣博的學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問水平很低,知識面很窄。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的知識或學問很淺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大夫子胥與齊國的大夫子賈一起去拜訪齊國的大夫子瞻。當時,胥帶著一本書,賈則帶著一把錐子。瞻問賈為何而來,賈回答說:“帶著錐子來,是為了刻寫書籍。”瞻問胥為何而來,胥卻回答說:“帶著書籍來,是為了刻寫錐子。”瞻聽后大笑,因為他明白胥的學問很淺薄,知識有限。從此,人們就用“錐書”來形容學問淺薄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太窄了,簡直就是錐書一本。
2. 這個人自以為是很有學問,其實只是一本錐書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錐書”想象成一個只有一本書籍的錐子,表示知識有限,學識淺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竹簡和刻書技術,以及古代學者的學問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知識好像只有一本錐書一樣,什么都不知道。
2. 初中生:這個人的學問太淺薄了,簡直就是錐書一本。
3. 高中生: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知識面太窄了,簡直就是錐書一本。
4. 大學生:他的學問太淺薄了,簡直就是一本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