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龁
成語(Idiom):掎龁
發音(Pronunciation):jǐ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分青紅皂白,對人或事物進行無端的責難和詆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掎龁一詞的“掎”指牽引,拉扯,拖曳,而“龁”指急促地叫喊。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急促地責罵別人,無端地指責他人的缺點和過失,不分青紅皂白地進行攻擊和詆毀。它強調了人們在言語上應該謹慎,不應該隨意詆毀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形容某人對他人進行無端指責和責罵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行為或決定表示不滿,卻沒有充分理由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與這個成語的起源有關。故事中,項羽曾因為劉邦不聽從他的建議而責備劉邦。項羽說:“我勸你不要進攻齊國,你偏要進攻,你不聽我勸告,我就要掎龁你了。”這個故事中的“掎龁”一詞,后來被引申為對他人進行無端責罵和指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對他人進行無端指責和責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掎龁別人的工作,而自己卻一事無成。
2. 別人的事情與他無關,他卻喜歡掎龁。
3. 她喜歡掎龁別人的缺點,卻忽視了自己的不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掎龁”聯想成一個人用力地拖拽著別人并急促地責罵,形象地表達了對他人進行無端指責和責罵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喜歡掎龁同學的衣服顏色,卻不注意自己的穿搭。
2. 初中生(13-15歲):她經常掎龁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但自己卻從不努力。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班級群里掎龁老師的教學方法,卻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