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次
基本解釋
語法術語。在名詞修飾名詞的偏正短語中,某中心詞所居的位次。同“ 偏次 ”相對。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實字》:“凡數名連用,而意有偏正者,則正者位后,謂之正次。”如:“君行 周公 之事”(《漢書·霍光傳》)。“事”對“ 周公 ”偏次言,則為正次。
成語(Idiom):正次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次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于形容事物的重要程度或價值次于其他事物。它強調了某一事物相對于另一事物的次要性或不重要性。這個成語中的“正”是副詞,表示“次要的”,而“次”則是名詞,表示“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次常用于形容某件事物相對于其他事物的次要性。例如,當某個人的工作成就被另一個人的成就所遮蓋時,可以說他的成就只是正次。又如,當一個人的意見在某個會議上被其他人忽視時,他可以說自己的意見只是正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太和正音譜》中,但其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清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次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正”和“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貢獻只是正次,遠不及其他同事。
2. 在這個項目中,我的角色只是正次的,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次”與“次要的”聯系起來,記住“正次”表示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正次”相關的成語,如“正本清源”、“正大光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班級的角色只是正次的,但我會努力變得更重要。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校的運動會上,我只是正次的選手,但我會為班級爭取更多的榮譽。
3. 高中生(16-18歲):雖然我在學術競賽中只是正次,但我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在社團活動中,我只是正次的成員,但我會積極參與并貢獻自己的力量。
5. 成年人(22歲以上):在公司中,我可能只是正次的員工,但我會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希望以上關于“正次”成語的學習指南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