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翔
基本解釋
(1).高飛。《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夏侯湛 《秋夕哀》:“聽蟋蟀之潛鳴,覩游鴈之云翔。”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文魚水宿,錦鳥云翔。”
(2).喻施展才能。《晉書·華譚傳》:“ 吳 阻 長江 ,舊俗輕悍。所安之計,當先籌其人士,使云翔閶闔,進其賢才,待以異禮。” 元 袁桷 《玉堂合歡花初開鄭潛昭率同院賦詩次韻》之一:“一樹高花冠玉堂,知時舒卷欲云翔。”
(3).指行進迅速。《后漢書·馮衍傳上》:“兵革云翔,百姓震駭。” 晉 陸機 《辨亡論下》:“于時大邦之眾,云翔電發。”
(4).比喻四散。《史記·春申君列傳》:“大王又舉甲而攻 魏 …… 魏 之兵云翔而不敢捄。”《戰國策·秦策四》作“云翔”, 姚宏 補注:“《史》作‘云翔’,猶解散。”
成語(Idiom):云翔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x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飛翔在云端之上,形容高飛的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翔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飛翔在云端之上的景象。它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高飛、超越常人的境界。云翔的意義還包含了追求卓越、追求夢想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翔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華、能力、成就等超越常人,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壯麗、雄偉等特點。在講述人物成就、藝術作品或自然景觀時,云翔可以用來形容其高超、壯麗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云翔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其中的“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涘”都是形容人在云翔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翔是由名詞“云”和動詞“翔”組成的。其中,“云”指的是云朵,表示高空的景象;“翔”指的是飛翔,表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音樂才華讓人感嘆,真是云翔于樂壇。
2. 這幅畫的氣勢宏偉,仿佛能夠云翔于畫卷之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云翔”與高空飛翔的景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生動的畫面,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或其他人在藍天白云之間自由自在地飛行,感受到飛翔的快樂和自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云翔”相關的成語,如“云游四海”、“云集天下”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有一天能夠云翔在藍天上。
2. 初中生:他的成績一直云翔在班級的最頂端。
3. 高中生:他的音樂天賦讓他能夠云翔于舞臺之上。
4. 大學生:我們的創業公司正努力云翔于行業的巔峰。
5. 成年人:她的演講才華讓她云翔于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