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聵
成語(Idiom):盲聵
發音(Pronunciation):máng k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愚昧無知、盲目頑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盲聵是一個合成詞,由“盲”和“聵”兩個字組成。“盲”指盲目、無知,而“聵”指愚昧、愚蠢。盲聵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既盲目又愚昧,缺乏理智和明智的判斷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盲聵常用于批評那些不愿意接受新觀念、固執己見、不愿意改變錯誤想法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人在決策或行動中缺乏理性和明智的判斷,只憑個人主觀意愿或固有觀念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盲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田駢的人,他一直堅持錯誤的觀點,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議。最終,田駢因為自己的固執和愚昧而遭受到了失敗和嘲諷。從此以后,人們用“盲聵”來形容固執己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盲聵為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盲聵,不聽從任何人的忠告。
2. 這個領導太盲聵了,一直堅持錯誤的政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盲聵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盲人戴著耳塞,無法看見和聽到周圍的事物,從而形成一個盲目愚昧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如“瞎子摸象”、“閉門造車”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主意太盲聵了,根本不實際。
2. 初中生(14歲):我覺得那個政策盲聵,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3. 高中生(17歲):他的決策太盲聵了,完全不符合市場需求。
4. 大學生(20歲):作為一個領導,他的盲聵行為給整個團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