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賜
成語(Idiom):宰賜(zǎi cì)
發音(Pronunciation):zǎi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權謀私,濫用職權,將公共資源或財富據為己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宰賜一詞由“宰”和“賜”兩個字組成。宰指的是屠宰牲畜,賜指的是賜予。宰賜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官員或權貴濫用職權,將公共資源或財富占為己有,以滿足個人私利。宰賜一詞通常帶有貶義,暗示了腐敗、貪婪和不公正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宰賜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官員或權貴濫用職權,將公共資源或財富據為己有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批評和揭露腐敗現象,呼吁社會公平正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宰賜的故事。故事中,孟子和荀卿曾一起到齊國拜訪國君。國君賜給孟子一匹馬,并告訴孟子說這匹馬是齊國最好的馬。孟子看了馬后,認為這匹馬并不是最好的,于是告訴國君實情。國君非常生氣,認為孟子不識好馬,于是讓孟子離開。荀卿安慰孟子說:“國君宰賜,以為孟子不能辨別馬的好壞,實際上是國君的錯。”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宰賜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宰賜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宰為動詞,賜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利用職權宰賜,非法占有了大量財富。
2. 這家公司老板宰賜了員工的加班工資,導致員工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宰賜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手持屠刀,將一只牛宰了,然后將肉賜給自己。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宰賜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腐敗和權力濫用相關的成語,例如“貪官污吏”、“權謀狡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官員做了很多壞事,他屬于宰賜的類型。
2. 初中生:我們要反對宰賜現象,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3. 高中生:宰賜是社會的毒瘤,我們應該加強監督,打擊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