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迎會親
基本解釋
猶迎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寫一紙票,又往 褚員外 家借了六十金,方得發迎會親。”
成語(Idiom):發迎會親
發音(Pronunciation):fā yíng huì q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朋好友相互拜訪、互相問候,加深感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發出;迎,迎接;會,會面;親,親近。意思是通過拜訪、問候等方式增進親情、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親朋好友之間互相拜訪、互相問候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人們相互關心、互相照顧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賢人。據說,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陳子昂的文學家,他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他常常主動去拜訪朋友,也會定期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因為他的熱情和真誠,他的朋友們都很喜歡和他交往。后來,人們就用“發迎會親”來形容親朋好友之間互相拜訪、互相問候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 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經常互相發迎會親,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2. 這個周末,我要去拜訪一下老朋友,發迎會親一下。
3. 在過年期間,親戚們都會發迎會親,團聚在一起過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迎會親的四個字分別與拜訪、問候、會面、親近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友情相關的成語,如“交心投意”、“深情厚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經常發迎會親,我們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2. 初中生:暑假期間,我去了幾個好朋友的家里發迎會親。
3. 高中生:雖然大家分隔兩地,但我們會定期發迎會親,保持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