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轊
基本解釋
亦作“ 歸槥 ”。送靈柩歸葬。《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路無歸轊,野在委骸。” 李周翰 注:“轊,小棺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朱貴廟碑》:“歸槥 河州 ,厝兆新域。”
成語(Idiom):歸轊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回歸本位,恢復原狀或原來的位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歸指回歸、返回,轊指車輪。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恢復原狀或原來的位置,類似于物體回到原來的軌道上。在引申義中,歸轊也可以指事物回歸本位或恢復正常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轊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事物回歸原狀或恢復正常狀態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經歷困難后重新振作,恢復往日的風采;也可以用來描述失散的親人重聚的場景。此外,歸轊還可以用于表達對事物回歸原本狀態的期望或希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當時,宋國的公子重耳被趕出國境,流亡他國。經過多年的流浪,公子重耳終于回到了國家,恢復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這個故事中的公子重耳就像一個車輪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成為了國家的重要人物,因此形成了成語“歸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長時間的治療,他的身體終于歸轊了。
2. 經歷了失敗后,他努力恢復信心,重新歸轊了。
3. 這個家庭經歷了風風雨雨,最終還是歸轊到了一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轊”這個成語與車輪回到原軌道上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車輪離開了原來的軌道,然后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形成了“歸轊”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歸心似箭”、“歸根到底”等,來擴展對于“歸轊”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經過長時間的修復,這輛損壞的自行車終于歸轊了。
2. 初中生:經歷了漫長的學習,我終于歸轊到了學習的軌道上。
3. 高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他終于歸轊到了正常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