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
基本解釋
(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國 魏 王弼 注:“處坎以斯,雖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納此至約,自進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薦之於宗廟,故終無咎也。”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詩:“濁酒盈瓦缶,爛穀堆荊囷?!?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藕花》:“﹝兒輩﹞辭 鏡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淺。”
(2).古代陶土制的打擊樂器。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憂從中來不自遣,強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興》詩:“素甆看靜夜,瓦缶發(fā)悲歌?!?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詩﹞有聲無韻,是瓦缶也?!?/p>
成語(Idiom):瓦缶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ǎ f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值錢的東西或低賤的身份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瓦缶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瓦指的是破瓦片,缶指的是陶制的容器。瓦缶原指貧窮人家中用來盛水的破舊陶罐,引申為形容貧賤、低微的身份地位或不值錢的物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瓦缶常用于形容某人的社會地位低下,或者某物的價值低廉??梢杂糜谂u某人的自卑心理,或者描述某物的質(zhì)量低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瓦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相傳,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自負并看不起別人。有一天,孟嘗君路過一戶貧窮人家,看到他們家中用破舊的陶罐盛水,孟嘗君嘲笑說:“你們只能用這種破舊的瓦缶盛水,真是可笑!”貧窮人家聽后深感自卑,但并沒有回應。后來,孟嘗君的家中發(fā)生了一場大火,他的房屋被燒成了廢墟,只剩下一口瓦缶。孟嘗君無奈之下只能用這口破舊的瓦缶盛水。從此,孟嘗君深感自己的傲慢無知,明白了貧窮人家所用的瓦缶并不是低賤的象征,而是一種節(jié)儉和實用的品質(zh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瓦缶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大官,但心里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瓦缶。
2. 這件衣服質(zhì)量太差,簡直是瓦缶一樣不值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瓦缶的形象,想象一個破舊的陶罐,代表低賤的身份地位或不值錢的物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陋室銘”、“雞毛蒜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家境雖然不好,但他并不因此感到自卑,沒有把自己當成瓦缶。
2. 初中生:那個班上的學霸總是獨自一個人學習,不愿意和其他同學交流,好像把自己當成了瓦缶。
3. 高中生:雖然他的家境不好,但他一直努力學習,從不把自己當成瓦缶。
4. 大學生:她雖然出身貧寒,但她的努力和才華證明了她并不是瓦缶,而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5. 成年人:不要看輕別人的身份地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不要把別人當成瓦缶。
希望以上內(nèi)容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