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塊柴
基本解釋
方言。燒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 周立波 《蓋滿爹》:“享堂里的地上燒著一堆丁塊柴,煙焰飛騰。”
成語(Idiom):丁塊柴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kuài c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能力平庸,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塊柴源自于《晉書·孝武帝紀》中的故事。晉孝武帝司馬曜曾問大臣王戎:“丁者何如?”王戎回答:“丁者不足以當大事,但亦可當小事。”曜又問:“柴者何如?”王戎回答:“柴者雖可燃燒,但燃燒后不會再有余熱?!庇纱耍纬闪恕岸K柴”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能力或品行平庸,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或品行平庸,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可以用來批評或嘲笑某人的平庸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自于晉朝時期的歷史記載,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觀念和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丁塊柴”三個詞組成,其中,“丁”表示平庸,不足以當大事;“塊”表示形容詞性的程度詞,加強了“丁”的含義;“柴”表示燃燒后不再有余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努力工作,但始終只是個丁塊柴,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地方。
2. 這個球隊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全都是些丁塊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聯想“丁塊柴”與平庸無特點的形象,可以想象一個木頭人形狀的柴火,不僅沒有熱情和活力,而且燃燒后也沒有余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人的品行或能力相關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千里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雖然聰明,但是在體育運動方面只是個丁塊柴。
初中生:他雖然學習努力,但是在班級活動中總是表現平庸,真是個丁塊柴。
高中生:他雖然有一定的才華,但是在比賽中總是臨陣退縮,完全是個丁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