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襪
基本解釋
楊貴杞 死于 馬嵬 時遺下的襪子。典出 宋樂史 《楊太真外傳》:“妃子死日, 馬嵬 媼得錦袎襪一隻。相傳過客一玩百錢,前后獲錢無數。”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寺即 景陽宮 故地也,以井在焉,好事者往來不絶,寺僧頗厭苦之。 張蕓叟 嘗有詩戲僧云:‘不及 馬嵬 襪,猶能致萬金。’”
成語(Idiom):馬嵬襪
發音(Pronunciation):mǎ wēi w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或人物在外表上似乎十分完美,但實際上存在著一些不足或瑕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嵬是古代中國的一座驛站,常有皇帝經過。相傳有一次,有人在馬嵬驛站拾到一只襪子,由于皇帝會經過這里,于是有人將襪子拾起來,用金線繡上花紋,再放回原處。當皇帝經過馬嵬時,看到這只襪子,以為它是一只非常珍貴的襪子。但實際上,這只襪子只是普通的襪子,只是外表被裝飾得很漂亮而已。因此,馬嵬襪成為了形容外表看似完美,實際上存在問題或不足的事物或人物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形容外表看起來很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實際上存在一些缺陷或問題。
2. 用于批評那些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但內在實質卻不足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馬嵬驛站,故事中的襪子象征外表美好但內在不足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看起來很有能力,但實際上是個馬嵬襪,一點實際經驗都沒有。
2. 這個產品的包裝很精美,但質量卻是個馬嵬襪,根本無法使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嵬襪”與外表美麗但內在不足的事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外表虛有其表的成語,如“畫餅充饑”、“花枝招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雖然穿著漂亮,但她的成績卻是個馬嵬襪。
2. 初中生:這個手機外觀很時尚,但內存太小了,簡直是個馬嵬襪。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吸引人,但內容平淡無奇,是個典型的馬嵬襪。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宣傳很夸張,但實際效果很差,是個典型的馬嵬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