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價
基本解釋
猶言不二價。《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人走進里面,看了三間房子,又出來同和尚坐著,請教每月房錢多少。和尚一口價定要三兩一月,講了半天,一釐也不肯讓。”
成語(Idiom):一口價
發音(Pronunciation):yī kǒu j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商品的價格統一,不議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口價是指商品的售價不可再議,買賣雙方不能進行價格的討價還價。一口價的設定常常是為了方便交易,節省時間和精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口價常常出現在商場、超市、網絡購物等消費場所,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固定價格的服務項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口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市場上。在古代,市場上的交易往往需要買賣雙方進行討價還價才能達成交易。而一口價的出現,使得交易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一口”和“價”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商場的商品都是一口價,不需要再討價還價了。
2. 我們公司的服務項目都是一口價,不會有額外的費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口價”與“一口氣”進行聯想,兩者都表示一口,都有不可更改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刀兩斷”、“一視同仁”等,擴大對成語的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糖果只賣一塊錢,是一口價。
2. 初中生:這個游戲卡片的價格是一口價,不用再討價還價。
3. 高中生:這家餐廳的套餐都是一口價,不會有額外的費用。
4. 大學生:這個二手手機的價格是一口價,不接受還價。
5. 成年人:這家旅行社的旅游套餐都是一口價,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