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士
成語(Idiom):饒士
發音(Pronunciation):ráo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待他人寬容、仁慈,不計較個人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饒士是由“饒”和“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饒”表示寬容、仁慈,不計較個人得失;“士”表示人。饒士的意思是指對待他人寬容、仁慈,不計較個人得失,能夠寬恕別人的過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饒士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為人處事態度,表示他對別人的過錯或錯誤能夠寬容、原諒,不計較個人得失。適用于各種社交場合,尤其在處理人際關系、處理矛盾糾紛時,可以用饒士來表達自己的寬容和仁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主父偃是秦朝時期的一個大臣,他在位時非常寬厚仁慈,對待人民和下屬都非常寬容。有一次,主父偃的部下犯了錯誤,被人告發。主父偃聽到后,沒有追究責任,而是寬容地原諒了他。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饒士”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過錯總是能夠饒士,不計較個人得失。
2. 在處理矛盾糾紛時,我們應該學會饒士,不要輕易發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饒過腳下的人,表示他對別人寬容、仁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以待己”等,進一步擴展對寬容和仁慈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對我犯的錯誤總是能夠饒士,不會生氣。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學會饒士,對同學的過錯寬容原諒。
高中生: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要學會饒士,不計較個人得失。
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應該多一些饒士的心態,不要輕易與他人發生爭執。